我是誰

心靈 自我成長

從小我們被灌輸把書讀好,未來才有成就的思想,一直不斷的考試、升學、補習,把整天的時間佔滿了,而沒有一天好好的靜下來思考,付出的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我有因此變得更好嗎?這過程是充滿熱情的嗎?如果沒有那我到底在追逐什麼?我們總是想複製別人走的路,難道跟別人一模一樣我就會快樂嗎?

從我意識到這些之後我總是常常問自己『 我是誰? 』,而這樣問總是沒辦法得到解答,於是我開始了尋找自我的旅程。

求學

在國中之前我都跟大家一樣把考試考好,不過我最後選擇技職體系選了高職就讀,當時覺得把一個技能發揮到極致很不錯,但現實與我想的不同,連高職也在拼考試,然而從那開始之前我的心理早已對考試有某種排斥感,我也說不出排斥的原因是什麼,於是我帶著困惑進到了科大。

到了大學,這個答案慢慢浮現在我腦海裡,最後我把他簡化成一句話,『 考試是測驗自己對知識得掌握度,不應該拿來作為比較能力的唯一指標 』,不過在台灣這是無法避免的,所以我當時會刻意考前只看個大概,能不背盡量不背,這樣做的原因是我想了解我到底理解多少,而之後我開始漸漸的對一些學科的基礎原理及如何思考延伸有更多的琢磨。

只能說我求學過程很平淡的過去了,沒辦法很融入台灣的學術環境,問問題得到的回答大部分都是教你怎麼拿分,讓我有點失落。

為自己學一個技能

大約在大三時,我漸漸開始思考一件事,就是我從小到大總是照著別人的期待走,我為何不找個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好好研究一番呢?我當時看了一下我手邊的資源以及我的現有的知識,大概是一台筆電跟對數位邏輯理解比較深。而在因緣際會下我接觸了網頁,既不需要像電子電路一樣買材料,也不用刻意去找老師教,這不就剛好是我手邊資源能做到的嗎。於是我開始著手研究及學習,找各種影片及文章,參加線上活動,也因為接觸前端也真正認識了一門程式語言(之前都是寫簡單的小程式),也依序學了 Vue、React,最後在 React 定下來。

畢業之後我幸運的來到一家公司擔任前端工程師,不得不說,我在這接觸了大部分 junior 不會碰到的工作,包含專案控管、專案架構設計、工具的選擇、定義一些基礎的前端設計規範等等,我認為有點接近 senior 的工作內容,而經過一段時間後我發覺我好像有點倦怠感,並不是對前端有倦怠感,而是對某些類型的事情有倦怠感,於是我開始認真思考我到底是真的喜歡做前端還是前端的某個環節讓我提起興趣。

並不是真的對領域有興趣

為了試驗我的想法,我開始接觸一些新東西,Functional programmingRustHaskell 等等,凡是能讓我有點興趣的東西我都嘗試看看,而最後發覺我對這些東西的某些部分特別感興趣,而且能讓我非常專注的思考,這時我才確信我並不是對領域有興趣,而是被某個思考環節跟過程所著迷。

提取出最關鍵的部分

為了找出我所著迷的到底是什麼,我開始思考從小到大我樂在其中的事,他們之間的共通點,最後我列出了幾項。

  • 前端畫面的分解跟組合
  • Functional Programming 的 function 組合
  • Rust 的 struct、trait、enum、tuple 之間的配合
  • 拆裝鍵盤、電腦等等
  • 將一個複雜問題分解並逐一解決
  • 理解一個工具的核心想法跟思維
  • 觀察別人如何思考同一個問題
  • 思考一個物品的結構組成

將上面的事項中提取共通的特點,那就是觀察分解重組的過程

觀察、分解、重組

  • 觀察

    我通常喜歡觀察物品的的組成、生物習性、天氣變化、身體感受、他人的想法跟行為,但並不會多作評論,而是思考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因果關係是什麼?所以我對周遭更為敏感,並會適時做出一些調整。

  • 分解

    小時候看到一個物品就會開始思考他的結構如何組成,並且會有想把他拆開來一探究竟的衝動,而長大之後不再單純是實體,也包含了問題的組成關係,分解能使我釐清各個問題之間的關係,也有助於將問題單純化。

  • 重組

    既然會分解,當然也要組回去,不過單純組回去沒什麼,我更喜歡把不同思想跟理念試著套用在不同地方,重組的意義不在於把東西照著原步驟組回去,而是在中途參雜一些我的想像,也許結果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壞的,但能肯定的是時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三要素一直是我成長的核心,只是以前不懂的怎麼運用。現在則是利用這些技能進行各種應用,包含分析、解決問題、學習的方法,希望能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方式,使更多事情能被更好的解決。

下一步

既然我已經找的我最核心的能力了,那接下來該思考下一步了,我該繼續走前端嗎? 說不定前端只是促使我發覺自己核心能力的一個起始點,自己本身對該領域不是那麼有愛,我只是喜歡某個過程而已,那會有什麼領域充滿著這個過程呢?

我還在尋找,而且我會一直找,直到我找到我覺得這就是我適合待的地方。

結語

成長過程總是觀察著別人,想像如果這個人了解了自己那應該會是什麼樣? 現在這個問題反過來套在我身上,我反而開始迷惘,每天都覺得少了點什麼,總是覺得這不是真正的我,於是踏上尋找自我的過程,花了大把時間在了解自己是怎麼樣的人,即便到現在我還不認為我完全懂自己,抓住核心只能算是個起點,未來還是會繼續去了解這個 “” 是誰,期待能看到100%的我的模樣。